为进一步加强科研写作规范,恪守科研诚信与出版伦理,《高校图书馆工作》参考国内外出版集团和行业期刊出版道德准则,依据国家有关学术出版规范和本刊的实际情况制订本指南,阐述本刊的出版道德规范政策和制度。
一、作者资格的认定
科研论文署名作者应该如实反映作者的工作和贡献。作者需满足以下核心准则:
1. 实质性研究贡献:参与研究的设计、实施、数据采集或分析;对研究结果的解释有关键作用。
2. 论文撰写与修订:参与论文的起草、修改或重要知识内容的完善。
3. 最终版本批准:对提交发表的最终版本全文内容负责,并同意发表。
4. 问责制:对研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责任,包括回应学术质疑。
二、作者署名的规范
1. 非作者的贡献:仅提供资金、资源、技术支持或行政帮助者,不具备作者资格。
2. 第一作者:第一作者为论文的主要贡献者,是对论文的学术思想、研究内容、初稿撰写及修改稿修订等做出了最主要贡献的个人。本刊不设共同第一作者亦不设置共同通信作者。若第一作者同时为通信作者,则不必标注通信作者。
3. 通信作者:通信作者是对论文的学术质量负有最重要的责任的作者,通常负责投稿、沟通和学术责任。可根据需要设通信作者,通信作者须提供邮箱。
4. 投稿作者:本刊要求投稿作者为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投稿作者代表所有作者与编辑部沟通,所有审稿意见、录用通知、编校沟通等均通过投稿作者邮箱进行传达,确保投稿作者的邮箱准确有效、及时查收。
5. 作者顺序:作者排序应基于贡献大小排序,投稿前需由全体作者共同确认;录用后不接受随意变更作者顺序或数量。
三、审稿专家的责任与权利
- 1. 内容实质性审查:保证科学准确地审理稿件,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如评估稿件的创新性(如新理论、新方法、新应用);审核科学性(如研究设计合理性、方法可重复性、数据准确性、结果透彻性);评价实用性(如理论价值、实践指导意义、图情领域应用潜力)。
- 2. 审稿意见输出:分点列出研究亮点与主要缺陷;对文章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可操作的修改意见;明确审稿结论(录用/大修/小修/拒稿),对退稿稿件提供建设性反馈。
- 3. 流程合规职责:在规定时间内(通常初审14个工作日,复审7个工作日)提交审稿意见;根据作者对外审意见的修改情况进行复审;当审稿专家对该篇论文涉及的主题方向不是非常熟悉,或预期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审理任务时,请点击拒绝审稿,以便编辑知悉及时更换审稿专家。
- 4. 伦理与保密职责:回避利益冲突,主动声明与作者的利益关系(合作、师生、竞争等),或谢绝审稿;严格保密义务,禁止泄露稿件内容或审稿意见,不得未经作者授权,在论文、会议中引用未发表的稿件信息;学术诚信维护,对数据伪造、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提供证据链。
- 5. 审稿专家的权利:为审稿专家颁发聘书;为当年度参与审稿的审稿专家支付一定审稿费;为年度优秀审稿专家颁发“优秀审稿专家”荣誉证书;在期刊官网/公众号等公开平台对辛苦审稿的专家致谢;为有需求的审稿专家提供契合期刊方向、符合期刊要求的学术内容(如新书、会议等)宣传。
诚邀广大学者加入本刊审稿专家团队!您可将个人学术简历发送至期刊邮箱(gxtsggz1981@163.com),期刊编辑部审核通过后,将为您颁发聘用证书并纳入期刊外审专家库。后续将根据您的研究方向分配稿件,共同守护学术质量。
申请要求:
- 职称/资历要求:具有副高及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或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上)。
- 学术背景要求:在图书情报及相关领域有系统性研究积累;或至少在某一细分方向具备较深的研究成果并得到同行的认可。
- 评审能力要求:能独立评估稿件的理论创新性、方法严谨性与实践价值,能对领域相关稿件提出专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