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工作

主办单位: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

出版周期:双月

ISSN:1003-7845

CN:43-1032/G2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邮发代号:42-231

创刊时间:1981

 
访问量:52793
日访问量:4

专题:目录学研究

  • 目录学发展:连接过去与未来——第八届全国目录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朱潇娜;王林丽;魏晗;左轩;彭红霞;吴壮波;毛鸿英;吴雨婷;张晓芳;

    2025年6月27—29日,第八届全国目录学学术研讨会在湘潭大学隆重举行,会议主题为“目录学的发展:连接过去与未来”。围绕会议主题,与会专家与青年学者以专题报告、分会场交流、圆桌论坛等形式展开研讨,文章从“贤者为师,提纲挈领”“上承学统,薪传不绝”“下启后学,衍绪新章”“筑渠传学,破圈拓界”4个维度予以综述。会议通过贯古通今的主题、高屋建瓴的发言、具体入微的报告,全面展现了中国目录学的发展之路。

    2025年04期 v.45;No.228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中国目录学史的方法论研究

    刘旭青;鲍栋;阴文晴;

    本文以中国目录学史传统研究范式为切入点,对中国目录学史方法论进行了探讨。在界定中国目录学史方法论内涵与范畴的基础上,概述了中国目录学史研究的会通与断代、个体与群体、整体与局部、主观与客观、古典与现代等五大维度,进而从目录学史书写方式、内容与史实的客观记录、新方法的探索、方法论的尺度等4个方面论证了中国目录学史方法论的适用性。

    2025年04期 v.45;No.228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7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专题:面向“十五五”公共阅读空间与服务政策标准研究

  • 从“十二五”到“十五五”:我国公共阅读空间标准建设回顾与展望

    严贝妮;许浩然;

    “十五五”时期,公共阅读空间标准化建设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和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十二五”到“十四五”时期我国公共阅读空间标准化建设的历史发展为背景,梳理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及标准化的进度;以标准文本为研究对象,提炼出三大一级主题类目——资源建设、服务供给、运营管理,并根据主题类目逐级细化评价指标,构建递进式的公共阅读空间标准内容分析框架,对标准内容进行系统剖析。“十五五”时期公共阅读空间标准的研制需明确量化指标、协同标准体系、凸显地方特色以及交流研制经验。

    2025年04期 v.45;No.228 19-28+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8K]
    [下载次数:2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我国省级乡村公共阅读服务政策文本研究:阶段演进、区域特征与优化对策

    严贝妮;李泽欣;李雪;吴磊;

    公共阅读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形式,在乡村发展公共阅读服务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必经之路。文章综合运用内容分析法和统计计量法,选取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267份乡村公共阅读服务相关政策,按国家五年规划阶段进行政策内容演进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和政策条款词频统计情况,提炼出18个描述政策条款内涵的主题词,进而对区域性政策进行主题词词频分析和共现分析。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乡村公共阅读服务政策内容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侧重,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区域的相关政策各有特点,进而分别针对四大区域政策现存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助力乡村公共阅读服务提质增效。

    2025年04期 v.45;No.228 29-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7K]
    [下载次数:2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基于用户评论的最美公共阅读空间服务质量感知研究

    严贝妮;胡宁;吴磊;

    公共阅读空间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精准的服务质量评估,而用户评论可为公共阅读空间的公众感知分析提供数据支撑。本文选取27个“最美公共阅读空间”样本,使用八爪鱼采集器获取大众点评网的相关用户评论数据,并进行文本清洗,采用Python中的jieba库对清洗后的评论数据进行分词,借助Snow NLP库获取评论情感分数,进一步实现评论文本的多维度量化分析,构建10个评估维度的分析框架。采用IPA分析方法,从用户情感值与关注度二维视角识别出4个维度,提出差异化策略,以期为公共阅读空间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2025年04期 v.45;No.228 4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5K]
    [下载次数:14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事业·管理

  • 基于LDA主题模型的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现状分析及热点研究

    张若冉;

    在多重因素驱动下,图书馆近10年掀起新一轮空间再造热潮。把握这一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在空间建设工作中的现状和热点,对后续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工作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从实践角度出发,采集了2015—2024年间高校图书馆发布的关于馆舍空间建设的新闻稿件,以此建立案例主题库。随后,运用LDA模型对新闻样本进行分析。研究显示:近10年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工作主要围绕图书馆环境的综合治理与提升、空间服务的细化与转型、空间文化建设与阅读推广3个方向展开。基于案例分析,提出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建设应注重全局视角、明确服务内涵、坚持动态建设和加强跨领域合作。

    2025年04期 v.45;No.228 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3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资源·共享

  • 基于WSR-DEMATEL的开放获取转换影响因素研究

    邢文明;赵越;

    准确识别开放获取转换的影响因素并梳理其作用关系,有助于深化对开放获取转换的理解,为开放获取转换的决策及实践提供参考。研究首先通过文献调研获取数据,初步梳理出开放获取转换的影响因素集;其次基于WSR方法论,从“物理”“事理”“人理”3个层面构建开放获取转换影响因素体系;最后通过DEMATEL方法识别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确定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影响开放获取转换的因素可以分为3个一级维度和12个二级维度,其中转换协议标准化、出版商意愿、研究人员态度、OA工作流程和资助机构支持度的中心度最高,未来研究与实践应重点关注这些因素。

    2025年04期 v.45;No.228 6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1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用户·服务

  • 生成式AI背景下大学生写作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以斯坦福大学为例

    杜瑾;

    生成式AI在写作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传统写作过程、教育模式以及内容生产方式产生显著的影响,对高校写作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探讨了写作信息素养的内涵,生成式AI对传统写作的重构与影响,以及生成式AI背景下的写作信息素养教育新范式。以斯坦福大学为例,探讨其在应对生成式AI技术变革时的写作信息素养教育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在理念上,斯坦福大学注重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强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关注技术发展和学术伦理;在实践上,斯坦福大学在课程设置、实践项目和服务支持等方面积极展开探索,为我国生成式AI背景下大学生写作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2025年04期 v.45;No.228 6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有组织科研情境下高校图书馆有组织学科服务研究

    龚丽华;谭春辉;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图书馆如何适应有组织科研需求,创新学科服务模式,以更好支撑高校科研高质量发展。通过分析有组织科研情境下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过程中需要满足的人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对外交流与合作需求,文章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有组织学科服务的创新举措和保障措施。在创新举措方面,高校图书馆要从学科服务模式优化、数智技术引进、服务产学研协同、新型合作模式构建等方面推进与开展有组织学科服务;在保障措施方面,高校图书馆要做好人力保障、资源保障、组织保障、工具保障和制度保障,切实为有组织学科服务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全面的支持。

    2025年04期 v.45;No.228 7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书院·文献

  • 敬惜字纸文化观念的源起、演变与传承

    朱玲;王昊;

    敬惜字纸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探究此观念的源起与演变,对进一步传承与弘扬这一优秀传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敬惜字纸观念的源流演变,溯源其自黄帝时期发端、经商周秦汉奠基,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普及的历史脉络,着重分析该观念在唐宋时期兴起传播、于明清朝两代达到鼎盛的历史进程,并阐述敬惜字纸观念在民国时期、战争时期以及当代时期的传承方式。

    2025年04期 v.45;No.228 8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信息·动态

  • 《高校图书馆工作》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政策声明

    <正>以AI驱动为核心特征的第五科研范式(AI for Science,简称AI4S),正影响和改变当前的科学研究模式与生态。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在提高科研效率、增强科研探索能力、推动跨学科融合等方面作用显著。随着GenAI在出版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其使用也出现了一些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为维护学术研究的严谨性与出版伦理的规范性,亟须明确其使用边界与合规要求。结合国内外出版集团和期刊对GenAI的使用行为规范与实践,以及本刊出版伦理准则,现将GenAI政策声明发布如下。

    2025年04期 v.45;No.228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下载本期数据